• 当前位置:
  • 财经>正文
劳动全技能下的低收益
发布时间:2023-08-04 15:02:53 来源:证券时报网

【念念有余】

农人掌握了如此多技能,还是如此清贫,他们付出了极大精力,脸色苍苍很快就衰老了。用汤因比的话,就是成了生存的奴隶。

余胜良


(资料图片)

爱斯基摩人个个都是生存能手,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冰雪覆盖的严寒天气里。他们就地取材,展示了人类对抗严寒的极限能力。

爱斯基摩人引起了汤因比的注意,他在《历史研究》中研究了爱斯基摩人的社会形态,认为这是停滞的文明,爱斯基摩人生存环境严苛,所以他们所有的聪明才智都是活着的技巧,在和酷烈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,爱斯基摩文明也逐渐失去了张力。用汤因比的话说,他们对于自然挑战必须作出过度反应,他们看似征服了自然,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所有精力,成了所在环境的奴隶,无法再有进一步发展,文明虽然存在但也停滞不前。

汤因比的论述可谓精彩,经济学研究善于使用假设法,就是在多个因素存在的情况下,先假设只有某个因素存在,排除干扰,再一步步找到原因。历史研究中很少看到这样的论述,爱斯基摩人就是比较好的研究对象,他们很少和外界交流,人数少分布广泛,社会演化极慢,还停留在很早期的状态。

近期了解了一些爱斯基摩人资料,是探险者和爱斯基摩人接触后做的记录。爱斯基摩人极其能干,他们住在冰屋中,只用几个小时就能做出一个冰屋,但他们不可能定居下来,需要不断换地方寻找食物。北极光照时间短,温度低,意味着可供寻找的食物不多。所以爱斯基摩人居住比较分散,不会形成城镇,不会有成规模的交换。

爱斯基摩人身上穿的衣服是动物皮毛,要用动物皮毛做绳子缝制,他们制作的狩猎工具非常简单,主要是鱼叉、弓箭等,大多数原材料是动物皮毛和骨头,制作工具时除了用到双手,往往还要用到牙齿。他们甚至能制作皮划艇,主要在夏天用来狩猎驯鹿,将驯鹿赶进湖水中,再坐皮划艇到湖中驱赶驯鹿,等驯鹿筋疲力尽,就可以猎杀了。为了狩猎海豹,他们能在严寒中几个小时站立,保持姿势不动,为了狩猎三文鱼,他们要长时间站在冰冷的流水中。

在他们使用的工具中,只有钻头是铁制,用完之后会小心翼翼收入三文鱼皮做成的工具盒中。他们用石锅做饭,因为没有铁锅,吃顿热饭不容易,所以经常生食。捕猎的食物有海豹、北极熊、三文鱼、鸟类、驯鹿,还采集贝壳以及夏天出现的浆果。他们熟悉食物,制作的工具巧妙便携,因为他们要不停转移,他们的运输工具是雪橇,狗也要消耗食物,只能携带尽可能少的家当,夏天无法使用雪橇,经常要背着帐篷迁移,只能以尽可能轻巧的方式获取食物,日常生活都围绕食物打转,无法形成财富积累。

爱斯基摩人和现在都市人相比,就是一个个超人,他们能独立解决一切问题,他们掌握了不可思议的技巧,所需技能数倍于都市人,但是他们生活又过得很清苦。

这跟我们经历的也很相似,以前我们为了生存,也需要掌握多项技能,活得没有喘息之机。

劳动环节自不必说,耕地播种间苗拔草施肥收割都全靠手工,还要会做家具盖房子会养殖。

女人们就是在外面闲聊,手上也拿着一个鞋底子,拿顶针把针顶进去,还要再蹭下头皮,针穿过去才会顺滑。有些人会种蓖麻油,把针线在蓖麻油果肉上摩擦一下,纳鞋底会更容易。想要纳鞋底,要有布,布是破衣服剪成片状后,拿小米熬制的浆糊粘在一起。更久前,线也是自家种麻,在水中沤得只剩下纤维,晒干后手工捻制而成。那时候要看女人是不是会做衣服,针脚好不好。

农人家看树木,想的是能做什么家具,是否能盖房子用,能否做大梁、檩条和椽子,一根大拇指粗细的木棍,也不舍得烧条,够30厘米就可以用在房顶撑起瓦片。盖房子的砖头瓦片,也是自己拓坯,运到本村窑上烧制。盖房子要亲戚朋友、本村村民帮忙,管饭就行。

农人掌握了如此多技能,还是如此清贫,他们付出了极大精力,脸色苍苍很快就衰老了。用汤因比的话,就是成了生存的奴隶。

那时候已经有了很多商品,但是农人没有能力,或者不舍得买,只买油盐糖酱醋茶。人们购买商品的原因,是自己不会做,或者比自己做得好,比自己做得便宜。后来,农人能外出打工,很容易将劳动力换成钱,很多商品比农人做更便宜,农人就不做了,比如鞋子衣服、砖头,比如收割,农人也能消费越来越多商品了。环境也展现了“和颜悦色”的一面。

(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)

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特此说明。

延伸阅读